5—10月是湖北省毒蘑菇中毒事件高发期,以往在恩施、宜昌、黄冈、荆门、荆州、襄阳、潜江等多个市州均有发生。 尤其6、7月份是很多剧毒蘑菇如鹅膏类等的生长期,误采误食可能导致死亡。
(相关资料图)
湖北省卫生健康委、湖北省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居民: 不采、不食是预防毒蘑菇中毒的唯一途径。
小编总结了 一些关于毒蘑菇认知的误区 误区一 毒蘑菇都很鲜艳 相貌平平的就没事?很多毒蘑菇都长得不起眼! 例如某些剧毒蘑菇如灰花纹鹅膏、裂皮鹅膏、黄盖鹅膏、肉褐鳞环柄菇、欧氏鹅膏、日本红菇等,外形和颜色都与常见的食用菌极为相似。这些品种都曾在过去一些年造成过重症或死亡病例。
此外,较为常见的毒蘑菇大青褶伞,它是一种外形不太起眼的白色蘑菇,在公园里、池塘边、草坪、菜地、锯末堆、垃圾堆等地方均有出现。
误区二 在以前经常采摘的地方 采到的蘑菇不会有毒?常采的地方也可能混入毒蘑菇! 与人工培养的蘑菇环境单纯不同,自然界环境复杂,雨水、风、动物等因素均有可能将野生蘑菇的孢子带到不同的地方。因此,以前经常生长无毒蘑菇的地方,也有可能混入外形相似的有毒品种。
误区三 学会辨认就不会中毒?蘑菇的外形并不是固定的! 很多有毒蘑菇和无毒品种外形相似,仅凭肉眼难以辨别。对于绝大多数都是剧毒品种的鹅膏类,虽然可以凭借菌环、菌托辨别, 但菌环、菌托极易脱落。
更何况野生蘑菇外形并不会像图片显示的那么“标准”,即便同一种蘑菇受生长时间、外部环境等影响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形态。尤其野生蘑菇采摘往往不是一朵两朵而是大量采集, 即便确认会辨认的人,也存在看错眼让一两朵剧毒品种混进去,导致出现重症的风险。
误区四 蘑菇中毒的症状是“见小人”?蘑菇中毒症状有很多! 随着2021年一首“红伞伞 白杆杆”风靡全网,关于毒蘑菇中毒的讨论度大增,有些网友随之调侃中毒以后会“见小人”。但其实毒蘑菇中毒根据临床症状分为8种类型,“见小人”只是其中神经精神型的一种表现。
湖北省最为常见的是胃肠炎型,潜伏期通常在6小时以内,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,一般预后较好,但严重者可因脱水、电解质紊乱出现休克、昏迷,甚至死亡。在湖北省造成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多为 急性肝损害型和急性肾衰竭型, 潜伏期通常在6小时以上,偶尔也有接近6小时的情况。一般进食量越大潜伏期越短,这类中毒往往会伴随肝肾损伤,需要 及时采取透析治疗 ,且多数患者会有1—2天“假愈期”。
所以,预防毒蘑菇中毒, 不采、不食 是唯一的途径,不要轻易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拼运气。
如果进食后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并说明情况, 越早得到救治,痊愈的希望越高。
文章来源:转载· 吉林卫视、 长江日报、湖北疾控
图片来源: 转 载· 吉林卫视、 长江日报、湖北疾控
编辑:王浩懿
审核:怀楠
监制:张永华 钟晓
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