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自加蓬的医生恩藏戈
国际在线报道(记者 陈惠婷)因为向往,他们来到中国;因为梦想,他们选择留下。当外国人“遇见中国”,究竟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?
从利伯维尔到广州,越洋留学到成家立业……转眼三十载,荏苒不惑年,当年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如今已是独当一面的外科医生。他见证并经历了中国的不断开放和发展,他的“中国梦”也因此而实现。
(相关资料图)
恩藏戈来自加蓬首都利伯维尔。他从小受哥哥影响,痴迷李小龙的电影,不仅自学中国功夫,还对遥远的东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1990年,16岁的恩藏戈来到中国,与当时在北京学习武术的哥哥团聚。仅花了一年的时间,他就通过中文水平测试,成功申请了来华留学生政府奖学金,南下广州学医。恩藏戈说:“那时候我们那个年代没有BB机,没有手机,没有通讯设备,只能读书,骑自行车,踢足球,打篮球就这些。”
学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恩藏戈在中山医科大学从本科读到博士,用了整整11年时间。花城广州炎热湿润的气候与非洲相似,恩藏戈很快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方式。但是,身处异国他乡难免孤独,用中文学医,挑战之大又能向谁诉说?恩藏戈说:“我当时年轻,思想很单纯,就一心想着读书,要读到最好。毕竟不是用英文或者其他语言,是中文,挑战是非常大的。就像面前有一座山,我能不能爬得上去?用中国话讲‘怀疑人生’。”
回想当时的经历,恩藏戈说,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帮助他,许多并不认识的中国人也主动接触他。这种来自中国人的善意与鼓励,让他前进的道路充满动力。“中国老百姓非常友好,而且包容性很强,主动想跟你交流,非常非常热情。无论在哪个环境,都会有人夸你中文说得很好!其实,你语法错了。没关系,继续!这种鼓励的话非常让人开心。”
在中国30余年,恩藏戈感受着中国的日新月异。“我们以前打电话,在街上给1块钱或是5毛钱找某某同学。后来发展到有个BB机,大哥大。现在是手机。当时,广州到处都是摩托车。现在交通发达,的士、滴滴。从没有地铁到地铁1号线、2号线、22号线……四通八通,很厉害!”
恩藏戈翻越了语言学习这个最大的障碍,很快融入了广州,也认识了许多中国朋友,还与一位广州女孩相恋结婚。如今,恩藏戈说自己已是一名“老广”。闲暇时,他会看看当地热播的粤语电视剧;也会约上三五好友喝喝早茶;逛街的时候累了,更会找个糖水铺歇歇脚。“我认为我已经是广州人。我爱看本地连续剧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,90%都可以听懂,因为我的病人很多是广州人。文德路有一个小店,老板开了几十年,我当学生到现在还在那里。味道是其他地方没有的。我每次路过那条街,都会停下来买一碗木瓜糖水。”
花城广州的开放与包容,老城市的活力与守护,让恩藏戈选择留下。他是一个念旧的人,心里依然装着最初的偶像:李小龙。每天上班一打开办公室电脑,就可以看到李小龙照片做的电脑桌面。他说,李小龙不仅让他见识了中国功夫的力量,更让他开始接触中国人的哲学智慧。有一句座右铭,已经陪伴他走过岁月的长河,从非洲到广州,一路向前。“李小龙他有一句话:当你来到这个世界,要有心理准备,会遇到各种困难,不要模仿别人,要走自己的路,不要放弃。”
如今的广州百业兴旺,这座城市已经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门户。恩藏戈的“中国梦”也在这里成为了现实。他现在在一家私立医院工作,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民众健康“保驾护航”。每个周末,他会带着正在上小学的女儿,忙碌地穿梭于公园与兴趣班之间。他说,现在的梦想就是让下一代过得更好。